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守望高新

资深人士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硅料价格一路高企,成本压力贯穿下游,光伏企业中报谁能笑傲江湖?

天府财经网   / 2021-07-01 17:56 发布

形势一片大好,道路有点曲折,十分合适用来概括2021年的光伏产业。

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光伏硅料价格飙涨,从每吨6万元左右飙升至近25万元,随之而来的硅片难求、电池片和组件一天一价。

光伏产业链绵长,从终端电站前溯,上游大致分为硅料环节和非硅环节,而一场持续近半年的硅料连涨下,让组件企业面对两头压力。保单还是报价,是产业链中下游面对的选择,而表现在经营业绩上,可能也没有此前预期包装下的“精美”。

为此,《碳中和日报》从上、中、下三个环节,对光伏产业链企业即将公布的中报进行拆解和分析,并对下半年光伏企业所面临的局面进行展望。

硅料价格一路高企,成本压力贯穿下游,光伏企业中报谁能笑傲江湖?

上游:延续业绩大丰收

今年初至今,硅料价格呈一路上扬态势。据硅业分会公布的最新国内硅料价格数据,6月23日,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0.8-22.1万元/吨,成交均价维持在21.72万元/吨不变;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0.5-21.9万元/吨,成交均价维持在21.34万元/吨不变。

《碳中和日报》注意到,这个价格相较于年初8.5万元左右每吨均价,已上涨2.5倍左右,对上游企业业绩形成重要支撑。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硅料新增产能没有释放之前,硅料价格可能会逐渐到顶,但是会保持平稳状态。

从一季度情况看,彼时硅料价格远未到顶,不过上游硅料销售企业已经实现业绩大增。大全新能源当期毛利达到1.19亿美元,通威股份营收净利双增,净利润8.47亿元,同比增长145.99%。

通威股份(600438 SH)具有高纯晶硅年产能8万吨,太阳能电池年产能27.5GW,其中单晶电池年产能24.5GW。由于硅料价格加速上涨,多家券商研报上调公司二季度盈利预测,国金证券预计Q2净利润同环比都将实现三位数以上高增长。

硅料价格坚挺,助推硅片毛利率提高,议价能力更强。中环股份(002129 SZ)一季度净利润约5.41亿元,同比增长114.58%。公司光伏晶体4月产出突破2万吨,年化产出超过60GW。其中,G12单晶年化产出达到27GW/年,占比提升至45%。

对于硅料价格走势,《碳中和日报》采访了多位行业资深人士,他们认为价格已经见顶,三季度价格将出现回落。

东北证券最新研报认为,明年硅料均价有望维持在100元/kg以上。一方面,各产业链环节来看,硅料仍然为有效产出最小环节。另一方面,随着各环节的扩产,硅料下游硅片产能显著大于硅料产能,新产能的投放带来的旺盛的硅料需求,有望为硅料价格提供支撑。

中游:组件两头承压

上游火热,却也侧面衬托出下游的压力。《碳中和日报》了解到,目前组件的开工率已经降至五成左右,远不及一季度。

因此,去年四季度出现的保单与报价矛盾,无疑还在持续。有受访的组件企业人士对《碳中和日报》表示,订单交付时间一般是根据客户需求,户用光伏国内交货期是一到三个月,国外可能在半年左右。面对硅片和电池片月度调价的模式,交货面对成本压力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据企业人士透露,目前公司的组件报价持续在单瓦1.8元以上,相比较于去年上半年1.3元到1.4元的单瓦价格,涨幅已经超过30%,不过仍然不及成本增加幅度。据业内人士介绍,终端电站的组件成本大概占比50%,而在组件的成本中,电池片占比是80%,其余为背膜、边框、玻璃、EVA胶膜、接线盒等。

组件环节天然受到下游需求减弱和上游成本增加的双重压力,如晶澳科技、东方日升等组件商在一季度已经出现“增收不增利”。究其原因,毛利下滑是多数组件商面对的痛点,晶科能源在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中表示,第一季度毛利率为17.1%,由于波动性继续使原材料价格环比上涨,预计第二季度的毛利率将在12%至15%之间。

对组件企业来讲,订单的量从来不是担心的问题,重点在于交付的情况。目前来看,下游需求还在,不过将来如果价格继续突破至一定程度,下游客户可能会重新考虑经济效益,延迟装机计划。

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对《碳中和日报》直言,目前成本这么高,生产的组件卖给谁呢?高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下游装机推进,如果情况持续,组件企业面对的压力可能更大。

辅材:价格出现分化,玻璃价格腰斩

光伏玻璃、光伏胶膜、背板和边框被并称为光伏四大辅材。上半年,辅材间的价格出现分化,此前大热的光伏玻璃价格,从疯狂上涨到“跌跌不休”,折射出辅材在量与价之间的矛盾。

2020年,在产能紧缺和下游需求旺盛的双重提振下,光伏玻璃行情从7月份开始启动,3.2mm镀膜从24元每平米,上涨至43元每平米,涨幅接近80%。在毛利率上,以信义光能为例,在营收和净利双增中,太阳能玻璃业务毛利率达到49.04%,创近年最高值。

不过,物极必反,一季度由于组件厂家成本压力增大,开工率下降,玻璃厂家新单跟进不足,库存增幅明显,行业已经出现阶段性供需失衡。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光伏玻璃价格大幅下滑。

最新行情数据显示,光伏玻璃3.2mm镀膜的价格已经降到了23元/平米,2.0mm镀膜的最新价格为19元/平米,较高峰期跌幅均超40%。此外,由于在建与筹建新产线较多,卓创分析师预计年末日熔炉或达5万吨/日的水平价格,未来价格走势仍需关注新产能投放情况。

不过,目前除了光伏玻璃价格出现下调,其余多数辅材价格依然坚挺。其中,市场行情数据显示,近期EVA光伏料的市场价格已涨至21000元/吨,创下历史新高。

光伏EVA料是指VA含量在28%-33%之间的高端EVA树脂,用于制造光伏组件的封装胶膜——EVA胶膜。目前行业龙头为福斯特,市占率50%左右。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28.14亿,同比增长86.51%,其中光伏胶膜的营收达25.60亿;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5亿,同比增长219.70%。

逆变器:增速或将放缓

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除了促进组件和终端电站的需求大增,也带动了一大批产业链企业崛起,包括将太阳能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的逆变器。

此前,由于逆变器是典型的非硅环节,避开了硅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同时又能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增量和红利,2020年生产公司普遍业绩爆发,市场占比最高的阳光电源在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92.86亿元,同比增长48.31%,实现净利润19.54亿元,同比增长118.96%。

不仅行业龙头赚的盆满钵满,头部企业也是如此,固德威2020年实现营收15.89亿元,增幅58.07%,净利润为2.53亿,同比增加145.91%;锦浪科技2020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0.84亿和3.18亿,同比增幅82.98%和151.3%。

今年一季度,受益于产销规模扩大等因素,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业绩持续向好,净利润分别实现142.45%、86.40%和81.29%的增幅。

直到今年4月份,固德威和古瑞瓦特接连发布价格上调通知,逆变器“高枕无忧”的业绩增长出现疑问。

根据固德威调价说明,用于光伏逆变器的核心元器件芯片、GBT功率器件等极度紧缺,价格随之走高。此外,逆变器用量较多的铜、铝等大宗原材料价格也不断攀升,公司判断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这些逆变器核心部件的价格仍会持续上涨。

分析人士对《碳中和日报》表示,逆变器企业在二季度面对的涨价与否抉择,很有可能导致业绩增速放缓。企业虽然面对上游成本有增加,但是也不敢轻易对下游客户调价,否则可能造成客户流失。逆变器生产企业的业绩看点,还是来自新增装机量。

行业寄望四季度爆发

根据国家能源局提前发布的1-5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5月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6亿千瓦,同比增长24.7%,太阳能新增装机量9.91GW。

“上半年开工率挺糟糕的。”一位电站开发人士透露,上半年价格涨的离谱,电站只能先缓缓。此外,太阳能(000591.SZ)也在近日表示,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对光伏电站的投资收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司在抢占资源的同时,将紧跟市场,严控造价,努力完成装机目标。

据市场消息,目前多家大型央企均下调了光伏项目全投资回报率门槛指标,全投资IRR从之前的8%调整至最低6.5%甚至6%。以目前组件单瓦1.8元水平推算,全投资IRR水平已经临近6.5%,甚至更低。

今年初,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曾预计,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55-65GW。此后,产业链成本压力超出意料,有机构将装机预期下调至50GW。即使如此,前5个月不到10GW的装机量,距离最低目标尚存在较远距离。

不过,《碳中和日报》认为,这也说明四季度的抢装可能更可观。下半年一直是光伏安装的旺季,完成预期没有问题。以2020年情况看,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装机18.7GW,但在第四季度光伏抢装中创下29.5GW装机量,新增装机创近三年新高。

券商研报中认为,产业链涨价或将结束,行业迎来需求拐点。行业预期向好,市场预期硅料价格即将见顶,此前受到产业链涨价压制的终端需求即将得到释放,行业回归健康合理的发展轨道,中下游盈利或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