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辞旧迎新,24年投资展望——阶段性见底年!

股市战友   / 01月03日 08:42 发布

各位战友,大家新年好!

时间飞逝,转眼间2023年已经过去,过去的这一年给我的感受总结为三个字,想不到。想不到疫情放开的第一年,大家期待的经济复苏没有出现。虽然政策层层加码,但是最终很多人的感受都比预期的要差。想不到,人口的拐点就这么悄然的到来,2022年首次出现人口的负增长,比2021年末减少85万人。2023年这个趋势估计会更加明显,这个对于未来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投资方向会有重大影响,需要我们好好思考未来的需求变化,很多行业将会进入到长期的萎缩阶段。想不到,资本市场在2022年大幅下跌的基础上,还会继续大幅下跌,投资真的是一年比一年难。全面注册制以后,我们对市场预期是相当负面的,但是市场的表现,还是超过我们的预计。

过去这一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压力非常大。首先是国内经济增长压力很大,特别是房地产销售严重下滑,房价下跌,房地产企业连续暴雷,对金融系统和地方财政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次是中美竞争压力依然很大,特别是美国的贸易战、科技战、贸易保护等措施,影响了我们的出口增长。最后,国际局势的不稳定,战争还在持续,巴以问题已经上升到战争层面,甚至有蔓延到整个中东的趋势。这些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不过,整体上来说,最终中国经济保持预期的增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我们的通货膨胀率很低,货币、财政等各项政策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只不过目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出现短暂的阵痛也是正常的。未来大的方向肯定是要把中国经济增长从依靠房地产转移到依靠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行业中来。通过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激活消费、出口、投资等新的需求,把中国经济转向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一定会回到平稳发展中来。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不犯战略性失误,通过进一步团结各方力量,奋勇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到来。

接下来我将对2023年投资做简单总结,同时展望一下2024年的投资机会,让大家对未来资本市场投资有一个框架性的了解。

 

2023年投资总结-艰难中前行的一年

2022年我们用“更艰难的一年”来形容,那么今年应该是“艰难中前行的一年”。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今年其实比2022年还要难。2022年三大指数是上半年大跌,下半年震荡走低,中间至少还有大一点的反弹。今年的三大指数,除了上证年初还有一段时间震荡向上行情,其他两大指数基本上就只有一月份的反弹,后面都是处于单边下跌的状态,多头可以说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全年上证指数下跌3.70%,深证成指下跌13.54%,创业板指数下跌19.41%,从指数上看真的是非常惨烈的。从公司股价看,更是惨不忍睹,沪深两市近1000家公司跌幅超过20%,不少公司一年时间股价腰斩。

虽然全市场行情不好,但是我们今天的收益还是不错的。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经过深入研究之后,切换到新的行业(智能驾驶相关),这个行业这一年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去年对于未来投资行情展望的时候我们就说过,所谓知行合一,只要我们的判断没有问题,那就会坚持下去。

2023年我的收益还不错,大幅跑赢创业板指数的-19.41%和上证指数的-3.7%。对于这一年的收益整体上我是非常满意的,超过每年10%的收益目标。今年相对来说比较激进,看到机会以后出手比较重,大仓位配置了一两家公司,当然也是通过仓位的调节来控制风险,始终都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

简单总结这一年的投资:2022年我们清仓了之前大赚的白马股,然后下半年小仓位配置跟踪自动驾驶相关公司。今年上半年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大的操作,依然是小仓位跟踪自动驾驶公司。直到年中,我们发现了智能驾驶行业中非常好的机会,所以逐渐建仓该公司,并且仓位不断加大,最后把之前跟踪的公司也切换到这边来。只留下部分现金,以防止短期被套的风险,可以加仓。最后,一直持有到现在,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接下来我们正在为明年的行情做准备,具体还在研究过程中,就不细说了。

全面注册制以来,目前的市场生态已经变化,供求关系失衡了。所以大家看到现在的市场估值很低,但是就是不会涨,原因就是股票越来越多,那么定价当然是越来越低了。我们要适应市场的变化,所以需要及时调整我们的操作策略。

未来我会继续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从中吸取经验,不断去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过去长期投资的经验告诉我们是可以实现非常不错收益的,但是在大幅上涨之后,或者是市场进入熊市,还是要及时调整策略,实现利润最大化。

2024阶段性见底年

在过去总结的时候,2019年我们定义为布局之年,2020年定义为慢牛开启之年,2021年定义为慢牛行情延续之年,2022定义为波动更大的震荡行情,2023年定义为震荡寻底年。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些判断,还都是比较准确的。2023年的判断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去年总结的时候是这么说的:“在全面注册制以来,市场供求关系出现明显的变化。现阶段市场融资、再融资和大小非减持对市场抽血太厉害,没有大量资金入市很难填补这部分缺口。对于资本市场的定位就是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完成经济的转型升级。目前就是股票供给量大,资金跟不上,所以整体上就是调整降估值的阶段”。这里的判断可以说是一点出入都没有,全年基本上就是震荡下跌寻底的过程。

那么2024年我们该如何去定义呢?经过对接下来这一年对政策、制度、国际政治环境、国内经济形式、市场资金面、技术面等深入体会研判,我们把2024年定义为阶段性见底年。

首先,为什么定义为见底年,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目前的市场情绪已经到了低点,所有的利好都没反应。现在的市场跌跌不休,这是在逼着上层出台更加有效的措施。最近新股每周发行量在下降,也就是说如果市场再不改革,那么后续很有可能新股都发不出来。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倒逼能够改变市场供求关系的政策出台。这样的政策如果能够出台,不断积累,再经过低位的不断震荡消化过去供应的股票,也就很可能会出现这个见底的状态。虽然定义为见底年,但是具体的时间还是要看真正能够改变市场供求关系的政策出台时间,具体还不好说。甚至如果不出台,那么今年还是一个震荡寻底的过程。只是我判断如果继续低迷下去,出台的概率会很大。

其次,虽然定义为见底年,但是我们前面加了阶段性来修饰,意思就是这个见底可能是未来几年的重要低点,但是市场也很难有全面大牛市,最多也就是大区级震荡行情为主,也就是这个低点是阶段性行情的低点。因为市场扩容太快,目前的市场容量,小资金已经很难撑起全面大牛市了,阶段性局部行情的概率更大。

最后,对于资本市场的定位就是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完成经济的转型升级。这个定位不改变,那么重融资轻投资的状态就不会改变。不能让进入市场的资金长期赚钱,也就很难有长期的大牛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市场牛短熊长的原因。每一轮牛市快速起来,吸引一大堆资金进场,然后就是跌跌不休割韭菜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判断,2024年大概率会有比较大的制度改革政策出台,暂时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见到阶段性的低点。一旦市场进入阶段性上涨行情,那么后续政策影响会逐渐减弱,指数的高度就要看增量资金的力度了。所以我们判断2024年行情会比2023年要好,应该不会再是单边下跌,至少是一个大区级震荡的状态。

未来我们重点投资的板块主要还是三个:一个是生物医药器械板块。这个板块是老朋友了,我们长期看好,之前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目前因为集采、医保控费等原因,整个行业处于调整期。我们原来判断是两年左右的时间,现在看来是要更久一点,当然这个也跟整体市场环境有关系。其实很多公司已经跌出了价值,只是离整个板块走好还需要时间。最近已经感觉到这个板块开始跌不下去了,说明有聪明资金开始逐渐布局了。一旦行情好转,我们长期跟踪的公司还是会进行一定的配置,甚至是阶段性的重仓。

第二个是科技板块,这个板块是今年我们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去年我们判断这个板块会有机会,并且重点关注了智能驾驶相关行业。未来我们还会持续关注这个板块,是我们作为未来5-10年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准备要去发掘五倍、十倍的好公司。

第三个是消费板块。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中国十四亿的人口规模,决定了我们消费的增长空间非常大。只要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都将有非常广阔的增长空间。比如像食品饮料、医疗药品、科技产品、医美产品、娱乐文化产品等,之前我们一直没有把消费板块单列出来,主要是很多板块本身就带有消费属性。比如生物医药器械板块既有科技属性,又有不少有消费属性,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行业选择。我们将会继续关注医疗美容相关细分板块。

整体思路跟以前的变化不大,我们认为2024年的机会要比2023年多,因为已经连续下跌两年了,所以会相对积极一点。当然,在没有形成明显的趋势之前,我们的操作思路主要以波段为主。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操作,盈亏自担】

以上内容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望大家多指点指点,一起讨论,争取更加深入的了解公司情况。如果朋友有什么更好的信息和观点,我们可以继续探讨。

 

(您的转发分享就是最好的鼓励)

相关上市公司:

 华力创通   中芯国际  赛力斯  江淮汽车  长安汽车  北汽蓝谷 万集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