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不要做“杠精”

小韭菜淘金   / 2023-06-22 21:23 发布

我们常看到这种人:遇到不一样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不是去思考人家观点的真正内涵和看问题的维度,而是习惯性地去反对。

表面上看,这是“不同观点,不要一起交流”。其实这是接受不了从另外一个维度看问题,或者说,总是把自己困在一个视角和维度上。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有这种倾向:遇到跟自己不一样的,总是有一种反对的倾向。

这是很阻碍进步的。

我就见过炒股领域有很多“雄辩滔滔”的人,总是爱对别人的投资方法踩上几脚,特别是不一样投资风格的方法。如果你跟他抬杠吧,不一定能抬过他,因为人家的逻辑一套一套的。

但外人一看就清楚,他所谓的“逻辑”和怼别人所用的“知识与维度”,完全是他自己的知识结构。从他的那个知识结构来说,他反对的理由很充分。但,如果跳出那个知识框架,用不一样框架体系去看,简直是鸡和鸭在辩论,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这个时候,假如---我是说假如别人的观点和维度是对的、是高维的、是革命性的新思想,那么你在还没有搞清楚别人是什么意思之前就去反对,其实损失最大的,就是你自己。

因为你错过了接受新思想的机会。因为你的辩才,也因为你习惯性的杠精性格。

其实,我这里并不是说别人,而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倾向,只是有些人突出一些。

在投资交流中,我本人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否会有这种倾向,因为只要有这种倾向,就意味着我不再进步,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回归我自己的成长,其实我很早就接触一些高维的投资哲学,就是因为我曾经喜欢“反对”,把那些分享给我新思想的人质问的“回答不上来”而错过新思想。

比如,以前有人让我多研究基本面,我一句话怼回去“基本面都是骗人的东西”,这样人家基本不再跟我交流基本面了。事实上,基本面是有很多事骗人的,但基本面用对地方和用对时候,也有天崩地裂、天神下凡的一面。如果把基本面用好,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哪怕是在短线上。

再比如说,很早以前就有人跟我讲周期,但我用我的“知识结构”也怼别人,后来我推迟了三五年才真正沐浴在周期思想的光辉里。

我是想,如果当时我别去“反对”别人,而是让别人把话说完,而是鼓励别人说,也许他的某个词、某个例子或者某个比喻就说动了我,我就会早很多年接受新的思想武器。

哎,说起来都是弯路呀。

所以,我现在特别警惕“杠精”倾向,警惕为了反对而反对。

现在,我特别喜欢去找那些比我小十几岁的90后00后交流,遇到别人不同的炒股方法和思路,我绝不反对,我会一路追问:然后呢.....

为什么今天特别想聊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看了一篇文章,看到一个大V把某个流派的投资思想批驳的“体无完肤”,用词非常辛辣,只是我再细心的一看,发现他所用的知识全部是技术分析那套理论,然后我就看到十几年之前的我,于是感慨到:这个人从此关了一扇门呀!

也并不是说不能批评和反对,而是不要在没有搞清楚别人思想精髓和全新维度的意义之前去反对。更不要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逻辑去“自圆其说”地反对。

这不仅仅是在投资领域如此,其他领域也是。

比如,苹果问世了IOS操作系统,谷歌推出了安卓操作系统,而后,微软从原有的认知框架出发,认为不就是一个操作系统嘛,咱有!于是把PC的那个套路移植过去就可以了,结果微软没有看到这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个时代不需要鼠标和键盘,需要按照移动互联网思维重新搞操作系统,而不是把原有的系统搬家和缝缝补补。假如是抬杠或者吵架,微软几乎用“原有的认知框架”去和苹果和谷歌吵架,其结果当然是完美错过一个时代。

几乎所有巨头、所有能抬杠的人、所有具有原有地位优势的人,都容易犯一个错误:用老把式打新仗,穿新鞋走老路,或者用老框架解决新问题。

所以,本文对那些“大人物”其实意义更大。

我们最害怕的是,凡是遇到一个不一样的观点和思维,凡是遇到一个新事物,不是从这个新东西自身的维度去思考,而是从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和知识结构上,在根本不知道人家在说啥的情况下就去反击。

这是在暴殄天物,这很可能错失一个新思想、一场新革命。

其实人的本性是有排斥新东西和不一样的东西的一面,凡是遇到不一样的,有天然就去反对的冲动。

比如,清朝中叶,满朝文武见到洋枪洋炮和海外的工业产品,习惯性地从原有儒家知识框架出发,“自圆其说”去反对其奇淫技巧,而不是去先搞清楚西洋这些玩意到底是什么、研究工业革命意味着什么。我们现在看这个问题好像很清楚,但我们自己也许每天都重复这样的事情。习惯性地因为原有知识框架而错过很多有价值的新思想、新观点。

实足痛也。

我读企业家的时候,发现华为的任正非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据说,华为引进西方的管理系统IPD的时候,也有很多高管从自己的原有的认知框架出发,跟任正非提出美国的管理方案进入华为要改一改,因为华为的情况跟美国不一样。你知道任正非怎么处理吗?

任老爷子说: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就是说,先别改,先100%的“削足适履”去执行。

任正非认识到,西方的管理体系的先进之处也许我们根本没有搞清楚,只有完完全全的把它们落到实处,彻底搞清楚和吸收了,再去谈优化才有意义。不要一开始就谈优化。否则,每个部门都有会按照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去优化美国的管理体系,其结果一定是白引进了。

遇到新东西,遇到不一样的东西,先去彻底明晓其自带的维度和方法论,再去评判。而不是遇到不一样的,先去修改别人的。

何其高明!

其实,任何一个全新的东西,既然有人能用它取得成就,就一定有其独到的价值,我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理解或者不接受很正常,但不要一开始就反对,要先把人家搞清楚再说,而要真正的搞清楚,就要暂时放下自己原有的“知识框架”,试着按照对方的思维去理解它。

这样,才能有进步。这也是我写本文的意义。

谨以此文,作为端午节特殊礼物,献给大家。祝大家端午安康、诸事吉利!来源-股市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