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整顿“大数据杀熟”,最新处罚出炉!这些企业纷纷中招......

袁国宝   / 2021-07-05 17:08 发布

又一波整顿的大潮,再次涌向了互联网的大数据企业。

7月5日,据国家网信办消息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BOSS直聘、货车帮、运满满等企业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可以想见,这次网信办的重拳出击,将带动行业景气度的提升!

身处在透明化的大数据时代,我们是幸运者,但也是“裸露”者。数据在赋能行业,颠覆行业的同时,也带来了大数据杀熟、隐私侵犯、数据黑产等频频乱象。

而此次整顿风暴的来袭,也并非没有前兆。早在去年,互联网监管大幕就已拉开。

蚂蚁集团的整改,可以看作是中国对互联网巨头整顿的开端——去年11月初蚂蚁集团IPO被叫停后,监管部门两次约谈蚂蚁集团,要求蚂蚁集团整改从理财、消费者信贷到保险在内各项金融科技业务,并回归支付本源。蚂蚁集团需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

继监管部门因为反垄断、防范金融风险向阿里系开出第一枪后,也开始了对互联网大数据贯彻了一波“杀伤力”的整顿:

无处可遁的个人隐私

互联网时代人人没有隐私,人人都像大数据之中的一个分子。

前一段时间,据俄罗斯网站报道,美国知名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用户数据遭泄露,3天内曝光了5.33亿用户个人数据,其中涉106个国家和地区,泄露的信息包括用户在脸书的账户名、位置、生日以及电子邮件地址等,非常的详细。

其中还包括不少知名人士和公众人物。

背后那双无形的手——大数据杀熟

在去年,一篇称“美团割韭菜”的文章刷爆全网,该文作者基于自己点外卖的经历发现,在美团上的同一家店铺,用同一个配送地址,在同样的时间点单,会员竟比非会员的配送费更高。

文章中称,本以为开通外卖会员会省钱,但附近几乎所有外卖商户的配送费都比非会员高1-5元。

这是因为经营者在实行大数据杀熟行为时,通常会在消费者上做手脚——用户画像和差别对待。

在经济学领域,这种基于用户画像的差别对待被称为“一级价格歧视”,又叫“完全价格歧视”,属于最高级的类别。

为此,7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简称“修订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处罚方面规定:大数据杀熟最多可能被处以“上一年度销售总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

《修订征求意见稿》最吸睛的便是增加了第十三条“新业态中的价格违法行为”,直指大数据杀熟和低价倾销。在接受采访的专家看来,这回应了社会关切。

这些消息在资本市场进一步酝酿,新规严惩“大数据杀熟” 后,港股互联网巨头开盘普跌。

7月5日,腾讯低开0.78%,阿里巴巴低开1.42%,美团低开1.25%。

大数据就像把“双刃剑”,如果用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的大数据进行违背道德的操作,那行为就是可耻的。

互联网整顿潮一波又一波,在不断加强了执法力度、巨额罚款后,到底能不能对平台起到威慑性作用,仍然很难说。

不过,结合最近众多公司被曝出网络安全问题来看,或许在等待行业规范那一天到来之前,整顿风暴还得刮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