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黄湘源:中国股市呼唤自主行情

黄湘源   / 2021-04-03 10:11 发布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经济体量早已今非昔比。随着中国股票被纳入国际重要指数成分比重的逐渐增加,中国股市仰人鼻息的时代终将一去而不复返,凭什么不能有我们的股价我做主的自主行情,而永远也只能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跟跌不跟涨”?
  尽管A股市场进入财报季,高分红的个股如中国神华、江铃汽车、贵州茅台等接连出现了表现不错的涨势行情,但在一些机构人士看来,这波反弹能否持续可能还将取决于市场对于美国总统拜登的基建计划的认知以及美债收益率上涨的速度。在证监会易会满对部分学者、分析师关注外部因素远远超过国内因素,对美债收益率的关注超过LPR、Shibor和中国国债收益率提出质疑的情况下,市场这种以仰人鼻息为投资取向的态度,为什么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2020年的A股市场一度走出了难能可贵的抗跌行情,可惜的是,终究还是不免又陷于牛短熊长的泥淖之中。一些机构或分析师对中国能够在疫情影响下率先脱出困境,而且很快走上经济复苏轨道的巨大成绩选择视而不见,反而宁愿恪守多年以来唯美股马首是瞻的“老规矩”。美股一有风吹草动,A股即使不被吓个半死,也非得哆嗦个一阵,而当美股像没事人似的又一飞冲天的时候,A股却又像一个木头人,只知道傻傻地呆在那里看人家涨。
  十年前,上证指数一度冲到6400多点,那时的道琼斯指数也不过才14000多点,如今,人家早已跨越了33000点,而我们却反而又回到了3300点至3500点左右徘徊。在这里,起作用的与其说是“经济晴雨表”,还不如说是资本市场的定价权。即便以美债收益率和国外通胀预期为参照,也不可能得出美股在创了新高之后还能不断再创新高而A股则注定只能在创了新低之后还可能再创新低的结论。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不仅在经济增长速度上早已远远甩下了美欧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经济体量也早已今非昔比。随着中国股票被纳入国际重要指数成分比重的逐渐增加,中国股市仰人鼻息的时代终将一去而不复返,凭什么不能有我们的股价我做主的自主行情,而永远也只能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跟跌不跟涨”?
  中国正在走进资本时代,散户占A股投资者比例居高不下的情况也正在发生一定的改变。目前,基金持股市值5万亿,外资持股至少也达到3万亿,两者相加约占全部A股市值的10%以上。对于流通股市值尚未达到全部总市值一半的A股来说,他们的投资理念不可避免地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市盈率被抱团炒作到平均50倍-80倍的,却除了“几瓶酒”之类的所谓核心资产外,却几乎看不见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战略性资产的影子。中国投资人在赚核心资产快钱方面的市场表现似乎个个都比巴菲特还厉害,可是,在估值被抱团透支性炒作的情况下,这种鸡蛋都被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极度炒作行为,不是一次赚个够,就是一下子就被砸个稀巴烂。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综上所述,A股市场挺不起自己的脊梁骨,与其说是在价值估值上找不到自己的定盘星,还不如说是被承担的太多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所致。在注册制条件下,A股市场的负重前行如果不仅表现在中介机构只顾自己一己私利,未能尽到“看门人”的职责,带病闯关的IPO不断登场,一上市业绩就大“变脸”,各种花式减持套现层出不穷;同样还表现在上市公司进多退少的失衡局面,造成了上市公司的“颜值”被拉低,垃圾股问题股占据了宝贵的上市资源,则市场在不堪重负下反弹行情难以为继就不奇怪了。尽管退市政策修改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在退市新政下,退市并不是变得门槛更低流程更简捷和退起来更快更容易,对于一些接近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来说,由于退市条件综合性制衡内容的增加,退市在临门一脚的关头很有可能将反而变得更不容易了。这种进多而退少的状况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变,非但无助于A股市场更好地改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极不理想的现状,反而难免将导致价值观的异化,股价投机性炒作和大股东减持套现的愈演愈烈,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证明。如果上市公司提高整体质量的难度不是变得更小了,反而有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大,那么,不要说区区几家上市公司的高比例分红难以改变上市公司投资回报的整体形象,人们投资信心的难以提振,市场整体走势的难以尽如人意,也不是不可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易会满对所谓“有趣的市场现象”不评论的背后所隐含的“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再怎么跃然纸上,又能起到什么有效作用呢?改变一个市场积弊已久的趋势,所需要的毕竟不是几句无关痛痒的批评或者暗示,而是雷厉风行的改革和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