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李志林周评丨“秋抢”行情颠覆了五大理念

李志林   / 2019-09-13 11:35 发布

本周A股上证50、沪深300、上证综指、中证500、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均收出0.62%、0.60%、1.71%、1.05%、0.98%、1.64%、1.08%的周阳线。日均成交量的6480亿,多于上周的6300亿。大盘不仅连续两周站上60天线,连续6天站上半年线,而且连续5天站稳3000点整数关,周五并收在3030点关键位上,离5月6日空头跳空缺口3052点仅一步之遥。“秋抢”行情不知不觉已涨了300点,正如火如荼地向上拓展,



9月开门6连涨,使市场期盼10年大牛市的呼声日益高涨。继上周末降准利好之后,本周管理层又颁发了取消QFII、RQFII额度限制和深化资本市场改革12条这两大利好,更强化市场对大牛市的憧憬。


但我以为,本轮“秋抢”行情更大的意义是:颠覆了市场固有的五大理念,是投资者的一次大的思想解放!

 

1、“只有大盘蓝筹股才有投资价值”

这是2012年时任证监会主席最早提出的口号,经过7年来的舆论宣传,以及国内外机构对“漂亮50”大盘股的报团取暖,此投资理念更是大行其道。


此理念虽有一定的道理,却也造成了市场“一花独放,万木凋零”的状况。2017年更是达到了极致:唯上证50、沪深300、上证综指大涨,而其余4指数皆大跌,指数虚涨掩盖了投资者的巨大亏损。


媒体舆论还喋喋不休地重复一个观点:“今后A股,只有行业龙头、业绩稳定、估值低、分红率高的大盘蓝筹股会涨,而绝大多数中小盘股都将跌成像港股中的‘仙股’,股价跌到几角、几分,直至退市”。并将此说成是“与国际股市接轨”,把相当多ID额中小投资者吓得不轻,甚至远离股市。中小盘股持续的下跌、超跌,大盘指数长期在2700—2800点原地打转。


但广大中小投资者不禁发出了疑问:既然只有50—100只大盘蓝筹股股有投资价值,那么,其余的3500多只中小盘股当初为什么要发行上市?为什么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至今还每周每月不间断地发行上市小盘股?


自从MSCI指数、富时罗素指数、标普道琼斯指数这三大国际指数将A股纳入其权重以来,就打破了“只有大盘蓝筹股才有投资价值”的单一理念。


例如,MSCI指数基本上是将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作为其投资标的,其中多数是中盘股;


又如,富时罗素指数,将A股1100只中小盘股作为其投资标的;


国际影响最大的标普道琼斯指数,也选择了1099家A股纳入其投资标的。其中大盘股147家,中盘股251家,小盘股701家。并且将A股投资者偏爱的800只创业板股剔除在外。


这样,在A股3687只股票中,将近有一半股是3大估计指数和A股投资者所偏爱的。


可见,三大国际指数不仅认同A股中估值低的大盘蓝筹股有投资价值,而且认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盘股也同样有投资价值。这就用国际成熟股市完整的价值投资理念,颠覆了A股中长期流行的片面理念,比我等市场人士呼吁、批驳、纠偏一百遍还管用!


2、“核心资产就是茅台+平安为代表的白马股”

2018年,“拥抱核心资产,就是指茅台+平安等白马股”的理念,在市场大行其道,达到了顶峰阶段。白马就等于行业龙头,市场出现寡头公司垄断的格局,其他的竞争者很难与行业寡头的竞争,因此行业寡头的股权价便得到了各路大资金的认可和追棒,据说这也是从美股中学来的。


广大投资者对机构在传统产业白马股中抱团取暖的行为,十分反感,诟病为“喝酒、买保险”行情,稍微宽泛一点就是“喝酒、买保险、吃药、抱家电”行情,与美股一高科技股主导的十年大牛市格格不入!


但是,本轮“秋抢”行情颠覆了这种狭隘地诠释“核心资产”的理念,更注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为应对外部挑战,中国需要大力发展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科技的观点,来理解A股的“核心资产”。


因此,广大投资者更认同:“核心资产”不仅包括传统行业龙头的白马股,而且还包括新兴产业的、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各高科技领域的龙头股。例如,华为概念股、5G、芯片、国产软件、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一些转型升级的高科技股。


正是市场对“核心资产”定义理念的转变,导致了在本轮“秋抢”行情中,传统产业的白马股表现不尽如人意,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为代表的白酒股不涨反跌,动辄大跳水,中国平安呈高位平台走势,家电龙头股也表现平平。


反之,上述新兴产业领域的高科技龙头股,则涨势凶猛,连板股频出,涨幅巨大,获众人热烈追捧,市场赚钱效应明显。这便有效地激发了市场人气,并导致9月各大指数开门6连涨的火爆局面。我认为,这样的“秋抢”行情,虽然受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股指数拖累,使上证综指远不如今年春季行情涨幅大、涨得快,主要是个股行情火爆,却是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值得肯定。


3、“只有外资进来,A股才有大牛市”

一段时间来,市场舆论每天都在统计北上资金净流入多少多少亿,连续买买买有多少天,持有A股市值总量有多少。甚至很多人把“秋抢”行情归结为是由北上资金发动的。


本周,国家外汇局取消了QFII、RQFII投资的额度限制,舆论更是对外资抱有厚望,指望借此可发动A股的10年大牛市。


但是,“秋抢”行情也颠覆了这种理念。


先看QFII、RQFII的实际资金运用。今年1月14日,外汇局将QFII额度从1500亿美元调升到3000亿美元。但是,据外汇局观望信息,截止今年8月底,292家QFII机构合计获得外汇投资额度1113.76亿美元,222家RQFII机构合计获得6933.02亿人民币,相当于976亿美元,而且合计仅2089亿美元,还有1000亿美元没有下达。


那么,QFII、RQFII所获得的2089亿美元额度,究竟用掉了多数资金投资A股?据Wind统计,截止2019年2季度,QFII持有A股293只,持仓市值1604.56亿,只相当于226亿美元,只用了3000亿美元额度的7.5%。至于RQFII,9月份流入356亿人民币,今年以来流入1572亿,及时满仓A股也只有6933亿人民币。


央行公布的截至上半年“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外资(即陆港通+QFII)持有的A股股票总市值达到1.65万亿元,持股市值在A股所占比重为2.82%。


与国家队持有A股市值4.12万亿、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2.0844万亿、保险资金持有A股市值1.3324万亿)、社保基金持有A股市值1528亿和养老基金119亿,国内七大机构合计持有A股市场7.85万亿相比,QFII、RQFII、北上资金占比实在是少的可怜。


再看9月以来的行情,RQFII+沪股通总共流入660亿,但是,上周A股成交3.15万亿,本周4天成交2.59万亿,总计5.74万亿,北上资金和外资的数量也是沧海一粟。


可见,QFII、RQFII、北上资金只是A股市场的边际力量,只不过他们是集中购买几十只股票,再加上媒体每天的宣传,夸大了其对“秋抢”行情的作用。


推动并决定A股“秋抢”行情走牛的资金主要是靠内资。从8月6日2733点见底反弹的6周,日均成交量从4140亿—3849亿—4942亿—5091亿—6300亿—6480亿,呈阶梯式明显放大之势。那是因为,随着指数的稳步上升,个股的轮番暴涨,市场赚钱效应的日益扩大,有效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信心,吸引了场内外新增资金(尤其是房市资金和理财产品资金)源源不断地入市。


4、“加快新股扩容速度,做大增量是新常态”

从2016年以来,加快新股扩容速度,做大增量,被称为股市“新常态”,高峰时每周发10—12只新股,两年就发了711只新股,堪称中外股市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扩容大跃进。


有人满以为用这样的高速度加快扩容,可消灭新股排队的“堰塞湖”。但是事与愿违。至2018年年底,排队上市企业本已只剩几十家了,可是到今年年中,很快又增加到540多家在排队,新的“堰塞湖”又出现了。


而过快扩容势必导致粗制滥造,病从“口入”,放低审核标准,造成了造假公司、虚增利润公司的“地雷”不断引爆,令市场惊恐万状、怨声载道,中小投资者不断蒙受巨大损失。


本轮“秋抢”行情,也颠覆了这种“高速扩容是新常态”的理念,改为监管层高度重视上市公司质量,从严把握新股质量关。从两次金融委会议,到证监会召开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再到证监会部署深化改革的12项重点任务,都强调:“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制定实施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切实把好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努力优化增量、调整存量”。


从实际行动看,一是,证监会严把“入口”,对IPO排队企业进行核查。截止9月5日,年内已有41家拟IPO企业终止审查。其中,9月份有3家终止审查。三季度以来有21家终止审查,超过了上半年终止审查企业之和。近日,又启动对44家再审企业的现场检查公司。证监会对排队企业现场巡视检查的积极意义在于:杜绝那些靠忽悠上市的企业,保护了投资者利益,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缓解当前IPO排队状况,让资本市场的资金更有效率;避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有助于建立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二是,新股过会审核标准从严。比如重点审查涉及到股权等法律瑕疵问题、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问题、企业经营能力以及持续盈利能力是否客观的问题,以及行业发展前景等问题,避免企业带病上市。这与原来只要信息披露比较完整充分,就准予上市,而不注重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和业绩的做法,有了明显的改变。


三是,新股审核和发行上市节奏放缓。根据数据显示,7月份,发审委共审核11家上会企业,其中7家通过,过会率为63.64%。8月份,发审委共审核9家上会企业,其中8家通过,1家被否,过会率88.89%。9月份,发审委共审核5家上会企业。同时,新股的发行上市的节奏也放缓,基本上是每周发行上市2家。就连搞注册制试点的科创板新股,也是从严审核,发行也同样放缓,比核准制更注重上市公司的质量审核。


把重新股的“质”,放到重新股的“量”前面,这也是“秋抢”行情能够展开的重要原因。


5、“必须把绩差股和ST股坚决退市到新三板去”

相当长的时间里,市场舆论对绩差股和ST股可谓深恶痛绝、骂声一片,主张坚决退市、一退了之。


却很少有人思考如下问题:这么多的绩差股和ST股,当初是怎么发行上市的?当大股东“喝饱捞足”之后,让这些股一退了之,在没有建立集体诉讼制度之前,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谁来保护?A股的绩差上市公司为什么只能有直接退示一途,而不能靠资产重组?


诚然,对造假公司、信息欺诈公司、虚增巨额利润公司、危害公众安全公司,应该坚决退市,并且要用集体诉讼制度,罚得造假主体和当事人倾家荡产,用以补偿中小投资者的损失。


但是,对于相当多的因外部环境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落伍、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绩差公司和ST公司,就不能简单地退到新三板、一退了之,应该给出路,用市场手段来解决。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证监会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项重点工作中,关于退市制度,又提出了:“一退到底是基本原则,多元退市是灵活手段,可借鉴国际经验,鼓励通过吸收合并、重组上市和出清式资产置换等方式进行重组类退市,即可化解存量风险,使上市公司脱胎换骨,又可减轻部分市场主体对退市的阻力。”


这是主张通过借壳上市、并购重组、资产置换,乃至国资改革等多元化方式,使原有的绩差公司和ST公司实现退市,而在退市的过程中,实现脱胎换骨的重生。这也是用市场化手段,盘活存量,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把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做优的重大突破!


6、今年的“秋抢”行情有助于熊牛转换

虽然目前谈10年大牛市为时尚早,但是,通过“秋抢”行情,实现熊牛转换,是有可能的。理由是:

在外部严峻挑战下,中国经济仍保持平稳中高速增长;

监管层和高层有了树立“规范、透明、有活力、有韧性”的强大资本市场的决心;

制定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规划,内在改革政策具体有力,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大力培育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已成各界的共识;

全球央行货币宽松、零利率已成趋势,中国央行货币宽松和积极财政政策势在必行;

A股处于全球股市的估值洼地,而指数至今处于11年全球金融危机高点的半山腰之下,远远落后全球连续10年大牛市的步伐,有奋起直追的动能;

住房不炒的方针深入人心,必使炒房资金流入股市;

《刑法》《证券法》正在修改完善,建立集体诉讼制度即将启动,今后A股上市公司造假行为将得到极大地遏制……

市场财富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场外资金入场。截止今年6月底,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187.57万亿,其中居民存款达78.42万亿,股市的后续增量资金充沛。



凡此种种,都将力促A股尽早终结熊市,开启牛市之路,并改变长期以来的“熊长牛短”的局面。人们有理由对A股的未来保持信心,力争“秋抢”行情能突破今年4月高点3288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