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好运氢能】突破垄断!国内首次量产催化剂,有利氢燃料汽车成本降低

好运天成_大成的学生   / 2019-08-18 12:22 发布

【突破垄断!国内首次量产催化剂,有利氢燃料汽车成本降低】2019-08-17 10:57

 

近日,上海济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济平新能源”)举行投产仪式并交付新产品,这标志着国内企业首次打破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材料催化剂和气体扩散层的国际垄断,实现自主量产。


突破英国日本垄断

济平新能源方面表示,目前其是国内首家能够量产催化剂和气体扩散层的公司,一期产能将达到催化剂年产量1500千克,气体扩散层年产量10万平方米,量产的催化剂种类包括铂碳和铂合金产品,公司投产后可突破年产值约5亿元。此外,济平新能源还与同济大学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其前期研发也是在同济大学内完成。

目前,全球只有欧洲和日本企业能够量产铂合金催化剂,其中Johnson Matthey是世界最大的铂系金属提纯及分销商,在30个国家有9700多名员工,其与日本企业共同垄断了全球的铂催化剂市场。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学科委员会主任、车用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黄云辉说:“现在国内用的燃料电池催化剂都是进口的,我们量产以后,它们以后就可以用国产(催化剂)了。”

济平新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很多公司都很担忧,因为供货完全依赖国外,一个是货期不确定,另一个是供货随时可能被切断。”而济平新能源在国内创造了新的稳定供应渠道,且在同等条件下,铂碳催化剂的质量“比Johnson Matthey的甚至还要好一些”。

 

 

本地化协同与服务

氢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主要有三个:催化剂、气体扩散层和质子交换膜。此次济平新能源一举实现其中两种材料的量产,有助于国内的上下游产业链从中受益,利好于氢燃料汽车的未来发展。

首先,制约氢燃料汽车的一大问题就是氢燃料电池的成本,而催化剂和气体扩散层的国内量产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黄云辉介绍称,一辆小车大约需要8克催化剂,一辆大车则需要上百克。如果按400元/克的价格算,一辆小车在催化剂上的成本也只有几千元,催化剂在总成本中的占比并不高,但却属于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据黄云辉估算,和国外产品相比,济平新能源可以将成本价格降低20%-30%,量产后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同时,“国外(产品)是带有知识产权的,那么它的价格肯定就高了。”此外,济平新能源方面表示,关税也是其在成本上具有优势的一个原因。

其次,相较于国外公司,济平新能源能够带来更加完整全面的服务,为下游公司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济平新能源方面表示,例如Johnson Matthey等国外公司由于在行业内具有垄断地位,对国内公司的服务往往并不到位,但济平能够与国内的下游企业密切协同,为其供本地化服务,“很多下游公司其实不知道该怎么去使用产品,我们会教他们如何使用。”

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已经接到大型国企签订的催化剂百万签约金额订单,同时与国际知名车企正在进行深度沟通中。 



========

氢能一周热点:7月燃料电池车产销量跌至个位数!雄韬股份拟募资14.15亿投建多个氢能项目20190815

 

导语 

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方面出现年度首次同比下降。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9%和4.7%。燃料电池汽车也出现断崖式下跌,7月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为6辆与4辆,而在6月份产销分别为508辆和484辆。

【投资】雄韬股份拟募资14.15亿投建多个氢能项目 提高燃料电池业务比重

8月12日晚间,雄韬股份(002733)发布定增募资预案修订稿,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总额不超14.15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如下项目:(1)武汉雄韬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2)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3)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项目;(4)补充流动资金。

与4月23日晚间发布的募资预案相比,本次修订稿将“武汉雄韬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替换成了“武汉雄韬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

雄韬股份表示,本项目的建设是公司氢燃料电池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符合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氢能燃料电池的研发与营销力度,抓住行业发展机遇,提高氢燃料电池及相关产业在公司业务、收益中的比重。

【开工】东北三省最大氢能源基地即将开工:投资13.2亿 年产氢能源2亿m³

近日,金通灵生物质气化提氢及热电联产项目成功签约,已通过发改委立项,进入选址阶段,预计九月破土动工。

据悉,该项目利用农业废弃秸秆、林业废弃物、畜禽粪污等为原料,通过生物质天然气提氢技术为国内外氢能源提供新的原料途径,同时由于生物质天然气提氢成本低、氢气可大规模提取,带动相关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有效提升现有生物质天然气的附加值。项目计划投资13.2亿元,年消耗秸秆75万吨,年产氢能源2亿立方米、生物质焦油5.6万吨、生物炭复合肥37万吨、发电2.25亿度,年销售额预计可达15亿元。

【投资】邯郸氢能源产业园项目开工 总投资20亿元

日前,邯郸氢能源产业园项目开工。中船重工氢能装备制造项目、新兴能源储氢装备产业化项目签约,成为氢能产业园首批开工建设项目。

据了解,位于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邯郸氢能源产业园项目,由香港贸世达有限公司和邯郸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20亿元,分为氢能综合功能区和氢能源产业园两大功能区。项目一期将以中船重工第七一八研究所、新兴际华集团新兴能源装备公司为核心,重点建设以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和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动力总成系统等系列产品为一体的氢能源产业集群式园区,建设全国一流的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来源:河北日报)

【城市】江苏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车产量超100万辆 开展氢燃料电池车试点示范运营

8月6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计划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30万辆,形成1-2家年产量超过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形成2-3家年产销量超过3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逐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体系。到2021年,新增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到2025年,新增5-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1-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三是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到2021年,打造1个、培育2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基地;到2025年,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品牌。

《意见》提出,充分发挥江苏省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的优势,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等为依托,围绕动力电池、汽车电子、动力总成等领域,打造1-2个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以动力电池为龙头,加快推动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电池管理系统(BMS)等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支持南京、无锡、苏州、南通、盐城等地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试点示范运营,加快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发布《新能源汽车重点技术攻关指南》,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在燃料电池领域,支持燃料电池研究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促进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先进储氢运氢等制造设备的国产化。支持南京、无锡、苏州、南通、盐城等地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试点示范运营,加快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示范应用促产业发展。


【行业】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千车易得 一“站”难寻

中国加氢站建设处于产业导入期,欧、美、日进入快速发展期。截止2018年底,全球公开运营的加氢站数目达到369座,其中欧洲152座(德国最多60座)、美国42座、日本96座、中国23座。中国现阶段尚处于导入期,加氢站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产业聚集效应,东部沿海及南部地区凭借天然优势,由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加氢站建设步伐较快。

压缩和储氢系统是加氢站建设的两大关键系统,占加氢站建设总成本比重较高。压缩机方面,我国现阶段具备45MPa小流量压缩机的完全自主研发制造能力,线性压缩机和离子液体压缩机有望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储氢容器方面,我国目前多采用钢内筒钢带缠绕容器,具有45MPa固定储氢容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98MPa固定储氢容器设计与制造能力,但是使用成本较高。

外供氢高压氢气加氢站建设成本最低;压缩、储氢、加氢三大系统成本随规模化、标准化而降低,进而或使加氢站总建设成本降低空间达40%。以201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3种不同类型的加氢站建设成本为例:日供氢能力为180kg/d,储氢能力为250kg的外供氢高压氢气加氢站总成本约为200万美元,当生产规模达到100套/年时,其总成本约为120万美元,成本降低空间或达40%。日供氢能力为130kg/d的站内电解水加氢站建设总成本约为320万美元。当生产规模由增加到100套/年时,压缩系统成本可降低约56%,加氢系统建设成本降低空间约为20%,其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但是降低幅度较小。(来源:光大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