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深度)牛市心理学:关于牛市的最强解读(上)

夏至1987   / 2019-06-05 13:30 发布

提前声明,本人是心理学爱好者,当然我不看毒鸡汤,看的是正统的心理学教材,其中就包括《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等。在我们国内,没有讨论心理学的氛围,尤其是在男同胞内部,可能大家觉得研究心理学,容易变成神经病,或者有点儿娘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社会发展没有到那个阶段,大家才刚富起来没多久,文化生活比较贫瘠。反正我参加的几个心理学相关社群,里面90%是女性,我往那儿一站,多少是有点儿突兀的。与之相反的是,炒股的群体里男性同胞占了80%,这个有数据支撑,我之前的专栏有提过。

这里就出现一个矛盾了,炒股的人,大部分对心理学知识没有什么概念,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就会比较乏力。比如我们经常说,为什么A股没有慢牛,为什么A股总是大涨大跌,为什么股市像一个“钟摆”一样总是从一个极端摆向另一个极端?有人说是散户过多导致的,但这个解释好像并没有触碰到问题的本质。比如说“大牛市”这个现象的成因是啥,里面有哪些因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只会泛泛而谈,没有去仔细的推敲。

下面这种图是我们最常见的牛市路线图:

这个图我见过不止10次,看起来挺有道理,但对实际的操作,似乎又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

所以今天,笔者这个心理学半吊子[可怜]想试着从社会心理的层面,从市场上不同主体所扮演角色的内心出发,对牛市的过程做一个全面的推演,算是抛砖引玉吧,下面开始:


1牛市的起点


所有的牛市都是从熊市开始的


这是一句废话,但却是事实。

漫长而残酷的熊市,摧毁了股民对未来的所有幻想,起初是失望,最后是绝望。那些不坚定的多头,最后都被洗出去了,剩下一些负隅顽抗的人,也一再调低自己的目标收益率,能解套就不错啦,对赚钱这事,就佛系一点吧。股市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就在这个时候,投资价值开始显现出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期来看,股市的价值中枢是一条增速为10%的斜向上曲线,本身不缺上涨动能。只要给它足够长的时间,迟早能涨上来。如果再有降息降准等政策的配合,信心回暖,估值回升的速度将会更快,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熊市的尾巴,就是牛市的起点。

股民小刘刚卸载了股票软件,正在吃面,今天的面量挺足,还配了青菜,营养均衡,他暗下决心,这辈子都不碰股市,再买剁手[怒了][怒了]

最好的投资机会,属于那些睿智的人,属于那些越跌越买的人,属于那些眼光独到的人,不过这样的人,始终是少数。这里是始发站,他们坐着牛市列车,开始了新的旅程。车上人不多,可以看看窗外的风景,流年有爱,岁月静好。


2财富效应


现在,指数已经反弹了30%有余,熊市的阴霾好像一扫而净了,大家都在争论,这到底是反弹还是反转?反弹一派隐隐占着上风,经历过熊市的洗礼,他们痛彻心扉,都不相信牛市就要来了。即使是最早上车的那部分人,也不确定现在是什么市,可能是猴市吧。耍猴,谁没被耍过呢?

不过这些争论其实没有意义,要命的是,竟然有人开始赚钱了。他们赚钱就赚钱吧,还不怎么低调,又是买包,又是换车的,好不热闹。

车外的小刘心里想:“什么鬼?吴老二那呆头呆脑的死宅男,他也能赚钱?[怒了][怒了]”晚上同事请他吃饭,还开了一瓶茅台,说是买了茅台的股票,这瓶酒一天就赚回来了,请大家一起沾沾喜气,还吹牛逼,说自己抄到历史大底了。小刘心里暗骂:“装X,去年比我亏的都多,还找我借钱呢,现在刚翻了本,尾巴都翘到天上了,呸!”


人这种动物的神奇之处就是自己过得不好没关系别人如果过得更差心里就舒坦许多


自己考了80分,别人考90?那不行,难受。可以没有钱,但不能允许朋友更有钱,同事更有钱,亲戚更有钱,通通不行。尤其是那些平时看起来平平无奇,能力不行,又没他聪明的人,瞎猫撞死耗子,投机倒把买股票,几个月赚的比他辛辛苦苦一年赚的都多,凭啥?

攀比、嫉妒、人有我无的情绪开始在空气中蔓延,车外的人神色紧张,狐疑。去年底割肉的老张每天都在纠结,要不要上车?这种感觉整日缠绕着他,突然有一天他意识到,这波行情,他踏空了。一种被社会财富车轮抛下的恐慌感萦绕在心头,如果和别人一起买了,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即使亏了也是大家一起亏,还有个垫背的,所以到底要不要买?便宜时不买,现在买,都怪自己当初的优柔寡断。有时候他会睡不着觉,辗转反侧,终于在某个深夜,翻到一篇吹捧大牛市的帖子后,深受鼓舞,决定重新投身股市[买][买][买]

不过这个时候,买股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在观望。股市终于回调了,大家都长舒了一口气,仿佛是自己赚了钱,你看,我就说是猴市吧?


朋友们可以喘口气,点点关注再继续看。


3媒体报道


现在的新闻媒体们,为了吸眼球,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有时候会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经济数据?公司动态?投资价值?深度研究?Who cares。他们更喜欢报道花边新闻、内幕交易、高管被捕、价格起落这些刺激人心的东西。那些标题起的,也是耸人听闻,什么“直线拉升、引爆市场、股价腰斩、历史大底、重磅消息”,这些都是基本操作,小编们一个个都像UC震惊部毕业的[很赞]

你说媒体在作恶,故意煽风点火?那也不能全怪他们。


有什么样的受众,就有什么样的媒体。


群众喜欢看什么内容,他们就发什么内容,这有错吗?好像也没错,又不是慈善机构,整天发那些高大上的内容,老百姓不爱看,流量起不来,广告主就不乐意掏钱,都要恰饭的嘛。

谁都没错,错的是整个世界吧。

我有个朋友,买了一兜子券商股,那天说,券商股马上要来大行情了。我问为啥,他说今日头条最近经常给他推送券商的消息,全是利好,林林总总给我罗列了一大堆。我说别急,先给你科普一下头条的推送机制。他听了大吸凉气,我说还没完,媒体不单知道你买了什么股,还知道你吃啥喝啥用啥,知道你去哪玩儿,连你最近去家宾馆开房都一清二楚,怎么破?淡定一点儿吧。他马上神色凝重,对着手机若有所思[想一下]

我顺手查了一下“股市”这个词条的百度指数,在2014年之后上新闻头条的数据:

和上证指数的波动完美契合,巧不巧?图中那个高耸的D点是啥?震惊世界的大事件,熔断啦,同志们,快跑吧。早上10点半证券公司就放了假,下午不用上班,真好,吃瓜群众表示情绪稳定,心电图像盘面一样,波澜不惊。

不止国内媒体,国外的也一个尿性。《非理性繁荣》中罗伯特席勒教授对美国媒体关于股市的关注度有一个调查统计:1990-1998年科技股大牛市期间,主流媒体涉及股市的文章数量增长两倍,但到了2004年泡沫破灭后,数据对比顶峰时下降了50%。这一套传播学的理论,国内媒体估计也是和老外学的。天下乌鸦一般黑,都不是好鸟。

互联网来了以后,媒体又进化了。反正我发啥,群众们第一时间就能看到了,随时随地让他了解政经动态,这叫“时效性”,他还得谢谢我提醒他,没漏了什么大新闻,今晚饭桌上不至于显得孤陋寡闻对吧?后来崛起的大V们,还不如老派媒体,更加没有底线!有的卖惨骗打赏,有的插科打诨调戏美女,有的忙着引流打广告,有的忙着卖基金,至于公司研究、行业分析?往后捎捎吧,都成名了,谁还干那苦力活?你看,我发了一个“买”字,又涨了500粉丝[赚大了]

在牛市里,由于赚钱效应确实明显,各种新闻报道接踵而至。内容主要是,某人加了杠杆一夜暴富,赵老哥又进了大股东席位,股民人均赚了几万块,某证券营业部现身龙虎榜,某股主力布局完毕即将拉升。

股市好像又抬头了,还突破了前期阻力位,放量了放量了,从最低点涨幅已达40%。媒体又来报道:大批股民踩踏式进场,一周开户130万!

小李先坐不住了:“别说了,我买还不行吗?这是我这个月的生活费,250元,给我来一手乐视网,啥?不卖啦?股市还限售呢?太坏了,耽误我挣钱,那我买啥。农业银行?还得加100?没钱。”

小刘冷笑道,哼,诱多[抠鼻],这招我见过。


4曝光效应


昨天我的女神和我说:“XXX啊,其实你也挺耐看的。”耐看,就是我颜值的巅峰。不过我也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并没有变帅,只是脸皮够厚,舔得久了,女神对我的长相产生了“曝光效应”。

看一个人久了,就觉得他(她)越来越好看?有点儿意思。话说这个机制,最早还是来自非洲大草原上那些茹毛饮血的日子。在危险频发的地方,怎么确定一个东西对猴子们没有威胁呢?没有办法,只能不停试错,当这个东西频繁出现,又没有对你产生实际伤害时,就代表这个东西是“安全的”,“好的”。这个链条很简单,曝光带来熟悉,熟悉意味着安全,安全带来喜欢。


所以熟悉能带来喜欢而陌生的东西可能暗藏危险这是一种深植在我们基因内部的自然机制想对抗它谈何容易


想让一个人爱上你,首先得让他(她)熟悉你,所以舔狗们还是有机会的,尽情地舔吧[围观]

这个效应真的有那么强大吗?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有的人说,他(她)不上相,人长得不丑,但照片拍出来很难看。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美丑并不重要。。。。照片里是别人看他的样子,而他最常看到的却是镜子里的自己。那不一样吗?当然不一样,每个人都是不对称的,有的大小眼,有的鼻子歪嘴歪,这些细微的差别,体现在“照片”和“镜像”上,差别可大了。人更喜欢那个“镜像”的自己,对照片就无感,因为很少有人每天端着照片来回看,而镜子每天都要照的,有意思吧?比如下面这张图:

这是同一个人的照片和镜像,仔细看,是不是不太像同一个人?我们的大脑,对这种现象是很难察觉的。


广告就是曝光效应的最佳商业应用


提到去屑,就想到海飞丝,提到脱发,就想到霸王,广告只需要使我们对产品更熟悉,我们自然就会爱上它。

股市的广告是什么?媒体嘛,熊市不见他们的面儿,牛市里就出来各种跳。一来二去,你倒是抗拒炒股,架不住各种信息的狂轰滥炸,这边儿理智拦着你别冲动,那边儿基因已经背叛了你。

现在骂贾跃亭是大骗子的人,试着去读一下他的传记,把他的照片挂墙上每天看,时间长了是不是发现贾会计也眉清目秀的[捂脸]

为啥粉一个明星,时间长了就会变成铁粉?为啥有的人买股票时间久了,会慢慢爱上自己的票?加的那几个自选股,天天看,365天的看,能不爱上吗?没有爱上才有鬼了。别人说他股票的坏话,他脾气马上就来了,也不管人家说的在不在理。买了中国银行的,时间长了能找出中国银行比农业银行好的一百条理由来。是爱情的酸臭味,还是和股票谈恋爱,这很危险啊。

股市已经涨了60%,车上的人多了很多,人头攒动,空气不好,这个时候都没心情看风景了,气氛有点儿燥。关于股市的消息频繁刷屏,挑拨着人们脆弱的神经,怎么办?做一个与世隔绝的人吗?不现实。消息看的多了,人们对股市的态度好像逐渐改观起来,不像以前那么深恶痛绝了,上面不是说了吗,发展资本市场也是支持实体经济!这个可比发展房地产强多了,对吧。

股民小刘最近有点儿惨,白天看新闻推股票,茶歇同事聊股票,晚饭同学聊股票,朋友圈里聊股票,晚上回家好不容易清净了,媳妇儿又凑到他耳边说:听说最近行情不错,要不咱也买点儿?小刘生气了,说了不买,就不买!他老婆更气,哼,隔壁老王的媳妇儿都出去旅游了,就你没出息,今晚睡沙发去吧!小刘心里憋屈,睡就睡,又不是第一次睡[哭泣]


5从众行为


小刘不买没关系,他倒是挺有骨气,但空头们已经开始成片的倒戈了。咋回事?以前不买股票的人占大多数,大家还都比较淡定,现在呢?行情越来越好,眼看着可以赚钱,买股的越来越多,不买股的反倒成了少数。

年初股市小阳春,我一个同事说,他们办公室7个人,6个买股,唯一不买的是个美女。我深深的对这位女士的遭遇表示同情,我怕她时间长了也扛不住,原因很简单:


人是社会动物我们天生就喜欢从众


从众行为一词似乎带点儿贬义,但更多时候会为我们带来实际的好处。我们再回一趟非洲大草原看看猴子。(画外音:怎么又看猴子,猴子不要面子的吗?)一个慵懒的午后,猴子们聚在一起休息,突然旁边草里一阵抖动,有个猴子大喊,快跑啊,狮子来了。大家都开始跑,你跑不跑?你也没太多时间考虑,最好跟着一起跑,因为大部分猴子都开始跑了。如果跟着跑了,可能是虚惊一场,狮子没来,那最多浪费一点儿体力,喘几口大气。少数几个猴子头铁,想先搞清楚状况再决定跑不跑的,“理智”猴儿,狮子吃的就是他们。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结束后,剩下的都是跟风一起跑的猴子,所以这个从众行为是多么的重要啊,保护我们躲避了太多太多的风险。


从众也植入了我们的基因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看看下面这张图:

你也不知道他们为啥笑,但看图的时候,嘴角已经不自觉的微微上扬了[笑],管他呢,跟着笑呗。还有打哈欠,有一个人打了,屋子里的人都会跟着一起打,虽然也没有那么困,笑和打哈欠都会传染。看表演的时候,到精彩之处,有人鼓掌喝彩,大家就都跟着拍手,不拍手的人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有大BOSS入场,大家都起立致意,一个一个站起来,我如果还坐着,别人怕不是会像看傻子一样看我。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我还是站起来吧,即使有点儿不情愿。


当我们独处时我们还是自己但在群体中都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由自主地模仿起别人来


从众心理的动因有两个,一是为了获得群体的接纳,显得“正常”,二是为了获得正确的信息,比如炒股这种复杂的事儿,一般人也不懂,那不如跟着买吧。反正上次跟风买房,也没亏嘛,对吧。如果亏钱了,那是大家一起亏,不怕,没人会嘲笑,总比被人明里暗里排挤的感觉舒服。

当炒股的人成为多数时,股民总数就开始爆炸性的增长。这个多数不需要是国民里的多数,有时候是聚会小群体的多数,家庭里的多数,同事里的多数,圈子里的多数,这就足够了。一开始,炒股的人有点儿不合群,到了某个时间点,强弱异势,不炒股反而成不合群了,你说怪不怪。

个股之间,也存在从众效应。行业的平均市盈率本来只有20倍,某只股票飚到30倍,同一板块的其他股也要跟着涨,有些天才的分析师,可能是笨,也可能是懒,还可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发明了“相对估值法”,给多少倍市盈率合适呢?懒得算了,取行业平均值好了,或者对标行业龙头[吐血]

只要是人,甭管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都会从众,这个毋庸置疑。但不同文化的地区间,从众的程度可是大相径庭。在集体主义文化主导的东亚,人的从众行为表现更甚,在自由主义盛行的英美国家,表现相对轻微。这里我们不做价值判断,不说集体主义和自由主义哪个更好,它们各具特点:集体主义的优势是社会稳定和谐,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自由主义的优点是创新能力强,可以较好的解决发展的问题。当然,它们各自的优势,反过来恰好是对方的劣势。

图为92年的深圳,抢购股票认购证的火爆场面:

这种文化的差异,表现在股票市场上,就意义非凡了。我们都羡慕美国人的慢牛,厌倦了急涨急跌的市场,但是我们的国民更喜欢跟风,我们的文化就是这样,没有办法。熊市里大家都不炒股,牛市里大家都跑来炒股,我们的群体凝聚力要强的多,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这在其他领域是好事儿,到了股市里就是助涨助跌,这是大A股牛短熊长的深层次原因。

车开到这儿,有点儿超载的意味了,就像北京早高峰的地铁,已经没有了落脚的地儿,但车外还是排起了长队。车上的人好不容易挤上去了,心中暗喜,但也担心下一站怎么下车,车外的人担心上不了车,心里更焦急。

小刘这几天有点儿慌了,可能是睡了几天沙发,清醒了一些。有天夜里,他又失眠了,想起鲁迅说过的话:“理财这事儿,还是得听老婆的。”[滴汗]

对,明天就和老婆认错,和解,不就投点儿股票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说不定这次真的是千载难逢的大牛市,难得的机会,人生发财靠康波,虽然他也不知道康波到底是啥,但至少明天可以不睡沙发了,家和万事兴嘛,嘿嘿[买][买][买]

指数涨到80%,空头的阵地快要守不住了,军心涣散,空头总舵主们嘴上很硬,但暗地里也在偷偷翻多,形势比人强啊,说的话也不再斩钉截铁,一会儿一个可能,一会儿一个或许。


看到这里的朋友可以先休息休息点点关注明天更新大牛市的下半场后面更精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