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美年健康:半年报与护城河及量变与质变

发现好股   / 2018-07-30 08:30 发布

半年报中大家翘首以待的,是美年健康业绩的高增长,而美年健康现在的高估值,主要是给到体检业务收入的高增长,即量变。而这样的高估值何时企稳,则要等到美年健康的收入构成发生变化,即质变。

先说一下量变,以及我对有些朋友表示“体检行业没有护城河,花几个银子购置设备,谁都可以干”的理解。

体检行业的护城河,不在于入门门槛(谁都可以干),而在于规模门槛(不是谁都可以干到这么大),即美年健康的护城河在于规模。


参照隔壁,代码差了两个数的分众传媒(002027),一家小的物业公司如果不把自己家电梯里的广告位卖给分众,选择自己运营,那么这家物业公司就可以看作一个超级mini版的分众,此时体现为入门门槛低,每个物业公司一咬牙,撸起袖子就能开始干;

此时电梯媒体,变成了拿着浆糊桶刷小广告的体力活,而只有到了分众传媒的规模,才会有各种组合拳的营销方案,才会有分众传媒时常挂在嘴边的“引爆”效果,此时体现为规模门槛高。

规模大了,一些优势会不请自来,我们举几个显而易见的例子:

比如一家全国性的大公司,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这个时候由于美年的超大规模和广泛的地域分布,可以为其提供一揽子的体检服务,整个集团,只要总部对接,不需每个地方的分子公司再分别处理,这样以来,可以有以下好处:

1、提高效率,避免各地行政人员重复的事务性工作。

2、总部直接采购,减少审批环节,增加透明度,避免了各地执行人员利益寻租;

3、带量采购有利于公司进行价格谈判,降低成本;

4、有利于了解员工整体健康状况,降低用工风险,优化企业管理,这对一些有特殊劳动性质的企业尤其重要;(由于健康信息涉及员工隐私,该项执行层面需要进一步探索)

5、美年根据不同性质的企业,可以定制体检项目,比如对富士康员工的体检业务是美年花大价钱(深圳鸿康杰的2.55亿商誉)收购过来的大业务,但是这一块业务是根据富士康的用工特点和劳动性质,高度定制的,所以对美年来说,这一块业务的稳定性、客户的忠诚度都相对高一些,客户的切换成本也相对较高。


而这些优势,都是隔壁王小二家开的形单影只的体检门店所不能够提供的。

对这是我所理解的,规模带来的护城河。

但是,规模不仅能够带来护城河,也能带来指数级上升的运营风险。

如果我们把重大阳性的漏检,在医学上就定义为一个一定会发生的小概率事件,无论是否在美年体检都是这样,那么只要时间够长,一定会有人发生漏检,我们不妨把时间再拉长一些,样本再多一些,这件事一定可能发生在某个大V,名人,或者是他们的亲朋好友身上,到时候只需寥寥数语,配图两幅,就足以挑逗起人民大众对医疗行业那脆弱的神经。而在医疗与健康这方面,大众舆论已如惊弓之鸟,一石足以激起千层浪。

君不见,让莆田系身败名裂,只需一个魏则西就够了。(当然美年健康不能类比莆田系,不能够,不能够)

关注美年的朋友,都时常能够听到俞老板讲“关口前移,预防优先”,在运营风险这方面,希望美年的管理层能偶引起足够的预防意识。

利剑高悬,不得不防。


对此,不知道俞熔和徐可会怎么想,不揣冒昧,我倒有两个不成熟的建议:

其一,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16年11月,在那年的雪球嘉年华上,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向广大投资者发出邀请,来伊利的工厂看一看,来看看我们有多强大。实际上不止向投资者发要约,伊利甚至把参观牧场的活动,做到了《爸爸去哪儿》的节目里,以广而告之,然后如果你想去,官网、、微博、电话随时报名预约,车接车送。伊利甚至在官网的FAQ里萌萌地表示,放心,我们不安排购物环节……

伊利这么做,我看就很好。这是我理解的对于公众信任危机的预防,是危机公关的“关口前移”。

如果美年健康能够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并且允许,甚至欢迎消费者在消费之前去做上一个“穿行测试”,相信是一套行之有效预防运营风险方法,既是预防,也是监督,一举而两得。如果能够再加上公示系统,我是说,让消费者一进门就能够看到,甚至坐在家里,在网上就能先查到,谁将给他做检查,他们都是什么Level,到时候真的去了,对比一下眼前这个人和当时自己看到的照片,嗯挺像的就是他,也会多一层舒心和放心。截止到此,此举不仅是一项风险控制措施,更是改进了消费体验。

其二,如果某一天,美年能够花大价钱邀请到一位在医学行业德高望重的,具有公众知名度和认可度的名医大德加盟,小到对美年的品牌形象,大到人们对民营体检机构的信任,都会有一定的提升作用。退休赋闲而功成名就的大医们,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想,每天那么多人喝牛奶,也不见得大家都得去伊利的工厂去看一看。这么做也许就是摆个姿态,堂堂正正就行。但也许我只是身不在其位,有些想当然耳,实际执行起来也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麻烦与难处吧。

说完量变,再来说一下质变,如果仅仅是体检业务收入的高增长,即使俞老板驾着这艘700亿的大船顺利前行,没有发生前文所讲的风险事件,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消化现在这么高的估值,而只有收入构成发生变化,才能让股东们把心都放在肚子里,每天都睡个安稳觉。

举个例子,美年掌握的是一份精确到人身份证号的,每个人的健康状况,这一块可能用于保险定价,可能用于病理科研,或者我没想到,而俞熔和徐可已经想到的等等方面。

如果某一年的年度报告中,体现了体检数据在这些方面的具体变现方式,有大笔实实在在的收入进账,并展现了未来强大的变现能力,对美年的股东们来说,熬到这时候才会是稳稳的幸福。

现在美年已经无数次的把这块饼给股东们画了出来,到时候,只要给股东们尝上一小口,不多,就一小口,给尝尝什么味道就够,就是美年健康下一次市值飞跃的开始了。

而在此之前,高比例质押,大金额解禁,市场先生再怎么喜怒无常,都是有可能的。

在发生质变之前,还需要一段时间,慢慢的等待量变的深厚积累。


而从一些数字上看起来,俞老板比我更着急地期待着量变的积累,我们来旁敲侧击的看一些数据,有可能说明一点问题。

其一,自2017年公司开始撸起袖子抡圆了借债,截止2018年3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一直上升至47%,扣除商誉后的资产负债率上升至68%。当然,除上市公司主体以外,还有那让人潸然泪下的大股东股票质押率。

其二,还有一个不怎么引人注目的细节,公司净利润飙升的大背景下,归母净利润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是由于大量新控股的子公司,其股权比例仅为51%出头,并表倒是并表了,营业收入与净利润齐飞,只有归母净利润是个实诚人。

为什么那些子公司刚刚买到51%并表,就戛然而止了呢,我猜省下来的钱都被拿去开新店了,先把规模做起来再说,至于净利润归母不归母,后来可以徐而图之嘛。

此时,能略看出在俞老板心中,规模与利润的重要性,就目前来看,规模的优先级还是比利润略高那么一些。

这个时候,我们又回到了文章开头,对美年来说,护城河也许就在于其高高在上的规模门槛了,而美年的股东们,都将面临的是规模带来的优势与风险。

至于大额解禁和质押带给市场先生的喜怒,暂且由他去吧



作者:魔鬼不发芽